甘肃打造河西走廊民族民俗非遗保护传承展示区

高山流水

兰州6月10日电 (记者 冯志军)建设河西走廊民族民俗文化传承体验带、推动优秀民族民俗文化活态传承、加强河西走廊优秀民俗文化传播普及、推动河西走廊非遗旅游融合发展……未来几年,甘肃将打造河西走廊民族民俗非遗保护传承展示区。

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公室10日举行《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实施方案》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发布以上信息。

“未来将开展河西走廊沿线非遗普查工作,扩充非遗资源库。”甘肃省文旅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王爱萍介绍说,如梳理提炼肃南裕固族、肃北蒙古族、阿克塞哈萨克族和敦煌等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文化形态,指导支持酒泉、张掖积极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指导武威等河西走廊沿线城市高标准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验基地建设等。

河西走廊历史上是汉、西戎、月氏、匈奴、鲜卑、回鹘、吐蕃、吐谷浑、蒙古等众多古老民族混居共存、交流融合的主要区域,今天仍为多民族聚居区,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的重要见证地。该走廊造就和滋养了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着沿线各民族智慧的结晶。

据统计,目前河西走廊沿线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8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9名,省级非遗工坊23家,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4家,天祝格萨(斯)尔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河西走廊非遗系统性保护呈现勃勃生机。

未来,在推动优秀民族民俗文化活态传承方面,甘肃将加大河西宝卷、敦煌曲子戏、蒙古族服饰、裕固族服饰、天祝藏族唐卡等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传承。同时,指导支持河西走廊各市州开展非遗代表性项目、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非遗工坊等评审认定工作,完善河西走廊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实施研培计划,加强河西走廊非遗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河西走廊非遗保护传承水平。

王爱萍表示,甘肃将推动河西走廊非遗旅游融合发展,推出丝绸之路非遗主题旅游线路,丰富河西走廊非遗旅游产品业态,推动嘉峪关大漠风雨雕、永昌县卍字灯俗、景泰刺绣等河西走廊非遗融入旅游空间,促进非遗旅游深度融合,助力河西走廊文旅高质量发展。(完)

相关推荐:

跑狗图993994免费版不听暴利宣传

2025澳门抓码王图不迷信权威

今天晚上澳门买什么-平台行为模式

新奥2025正版资料大全-避免数据依赖

2025澳门天天彩免费资料大全_识别异常话术

新奥彩2025最新资料查询谨慎平台评分

澳门马会传真免费_专家解析

澳门码管家婆一肖一码_甄别托词借口

2025新澳门码今晚开奖结果——专家传授

芳草地澳门正版资料网行为解析

2025新奥最准确资料-警惕代理欺诈

澳门最精准正最精准龙门客栈下载_安全提示

72396王中王论坛_规避刷评行为

600网图三期必出一期免费_拆解会员服务

白小姐一肖一码100准确——关注发票开具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甘肃打造河西走廊民族民俗非遗保护传承展示区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