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打造河西走廊民族民俗非遗保护传承展示区

高山流水

兰州6月10日电 (记者 冯志军)建设河西走廊民族民俗文化传承体验带、推动优秀民族民俗文化活态传承、加强河西走廊优秀民俗文化传播普及、推动河西走廊非遗旅游融合发展……未来几年,甘肃将打造河西走廊民族民俗非遗保护传承展示区。

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公室10日举行《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实施方案》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发布以上信息。

“未来将开展河西走廊沿线非遗普查工作,扩充非遗资源库。”甘肃省文旅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王爱萍介绍说,如梳理提炼肃南裕固族、肃北蒙古族、阿克塞哈萨克族和敦煌等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文化形态,指导支持酒泉、张掖积极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指导武威等河西走廊沿线城市高标准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验基地建设等。

河西走廊历史上是汉、西戎、月氏、匈奴、鲜卑、回鹘、吐蕃、吐谷浑、蒙古等众多古老民族混居共存、交流融合的主要区域,今天仍为多民族聚居区,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的重要见证地。该走廊造就和滋养了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着沿线各民族智慧的结晶。

据统计,目前河西走廊沿线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8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9名,省级非遗工坊23家,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4家,天祝格萨(斯)尔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河西走廊非遗系统性保护呈现勃勃生机。

未来,在推动优秀民族民俗文化活态传承方面,甘肃将加大河西宝卷、敦煌曲子戏、蒙古族服饰、裕固族服饰、天祝藏族唐卡等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传承。同时,指导支持河西走廊各市州开展非遗代表性项目、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非遗工坊等评审认定工作,完善河西走廊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实施研培计划,加强河西走廊非遗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河西走廊非遗保护传承水平。

王爱萍表示,甘肃将推动河西走廊非遗旅游融合发展,推出丝绸之路非遗主题旅游线路,丰富河西走廊非遗旅游产品业态,推动嘉峪关大漠风雨雕、永昌县卍字灯俗、景泰刺绣等河西走廊非遗融入旅游空间,促进非遗旅游深度融合,助力河西走廊文旅高质量发展。(完)

相关推荐:

2025澳门濠江论坛_防止资金冻结

7777788888精准新传真完?-合同责任解释

新澳门今晚开奖结果+开奖_监管解读

刘伯温四肖八码凤凰图-系统漏洞披露

管家婆一肖一码期期准,专家评述

跑狗图2025年今期,使用责任确认

2025年新奥正版资——避免体验误导

777888精准资料大全——资金流向解析

493333王中王开奖结果APP_不被限时抢购误导

四不像生肖特马图资料_权限说明核验

新奥2025精准正版免费_弄懂“限时福利”

2025新澳门600库图_可信度判断

2025新澳天天开彩大全衣冠群兽,修改记录说明

新澳门全年免费料资——理性看待打折

4949正版资料大全,判断数据真伪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甘肃打造河西走廊民族民俗非遗保护传承展示区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