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抑制蝗虫群聚控制蝗灾?中国团队研究发现有效且可持续方案

高山流水

北京6月25日电 (记者 孙自法)蝗虫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对农作物和粮食安全危害与影响最大的害虫,相关研究与应对广受关注。

继近5年前成功揭秘蝗虫聚群成灾机理、鉴定发现蝗灾“罪魁祸首”4-乙烯基苯甲醚(4VA)之后,中国科学院院士康乐领导的中国科学家团队在蝗灾控制领域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发现4VA生物合成途径以及能调节蝗虫群聚信息素产生的关键酶,还鉴定出能抑制这种信息素产生的多个小分子抑制剂,从而为蝗灾控制提供了一种有效而可持续的策略。

这项重要研究成果论文,北京时间6月25日夜间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上线发表。

研究团队介绍说,频繁出现的蝗群在全球尺度上威胁着环境、农业和经济。传统方法上,化学杀虫剂被用来防治这些蝗虫,但杀虫剂的使用会对环境、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目前已知信息素4-乙烯基苯甲醚对于蝗虫群聚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调控这种信息素将成为为一种新的蝗群防控策略,但此前该信息素的生物合成过程一直不明确。

在本次研究中,为进一步理解信息素4-乙烯基苯甲醚是如何合成的,研究团队追溯了它的分子起源。他们在饱食的蝗虫中发现了高浓度的4-乙烯基苯甲醚,并确定了其生物合成始于源自植物的氨基酸苯丙氨酸,历经肉桂酸,对羟基肉桂酸,4-乙烯基苯酚,最终转化成4-乙烯基苯甲醚。

随后,研究团队还鉴定出能响应蝗虫种群密度变化的两种甲基转移酶,在4VA生物合成的最后一步控制4VA的合成释放。经测试,名为4-硝基苯酚的化合物被证明是抑制这些酶功能的有力候选化合物。它的结构特征以及与合成酶的结合位点关系,使研究团队也提出了能抑制4-乙烯基苯甲醚合成的多个类似功能的化合物。

《自然》同期发表同行专家的“新闻与观点”文章认为,抑制蝗虫群聚的信息素的产生,是一种有效的蝗虫控制策略。本次发表的研究成果,已经阐明4-乙烯基苯甲醚的生物合成途径,后续应进一步研究抑制其产生的更多候选化合物。(完)

相关推荐:

三肖必中特三肖中逻辑解析

最准一肖一码老钱庄,展示素材核查

灵蛇网免费资料下载_风险案例追踪

2025年新澳全年资料-识破平台推荐陷阱

澳门今晚买啥——内容逻辑解析

正版免费综合资料大全四不像——了解隐形条款

白小姐今晚一肖中特开奖内容算法评估

溴彩一肖一码100识别“预售返现”

澳门开奖结果2025开奖记录今晚直播视频,查验店铺资质

新澳六叔公今晚三肖,安全提示

管家精准一码一肖——对比平台对赌条款

王中王727236.cσm.72396查询精选16码一——品牌建设拆解

澳门慈善网中特网-语言解析

澳门最精准三中三开_慎选服务套餐

四不像正版资料大全宣传套路剖析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如何抑制蝗虫群聚控制蝗灾?中国团队研究发现有效且可持续方案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