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健康|如何预防虫类叮咬,被叮咬后怎么办?中疾控提示

高山流水

6月5日电 国家卫健委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芒种)有关情况。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刘起勇在会上答问表示,芒种时节户外活动需要警惕蚊虫、蜱虫、恙螨和隐翅虫等侵袭。

刘起勇介绍称,蜱虫吸附皮肤,吸血后体积会变得非常大,往往超过它们身体的5倍以上,它的唾液里往往携带多种导致莱姆病、森林脑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等致病性的病原体;恙螨幼虫藏在草叶腐土中,叮咬后会在皮肤上形成绿豆大小的红肿水泡,中间可能有焦痂;隐翅虫体液接触皮肤会引起条状溃烂。这些虫子在气温25度、湿度80%的潮湿环境最活跃,尤其喜欢栖息在高草区、灌木丛和积水附近。

刘起勇表示,预防叮咬要记住“三要”。第一,外出时要穿浅色长衣、长裤,扎紧袖口和裤口,选择光滑面料的衣物,减少昆虫的攀爬;第二,裸露皮肤及衣物要喷洒含避蚊胺的驱虫剂;第三,返回时要仔细检查全身等衣物等隐蔽部位。

刘起勇提示,在户外活动时,要尽量避免直接在草丛、灌木、树荫下久坐或者躺卧,同时要避免用手直接拍打虫子,防止虫子的有毒液体侵入皮肤。

被叮咬后要采取紧急处理,刘起勇建议,第一要尽快移除虫子,蜱虫可以用尖头镊子贴近皮肤夹住蜱的头部,缓慢垂直向上拔出,切勿旋转或猛拉,以免口器断裂在皮肤内。情况允许时,最好请求医生帮助处理。第二要消毒处理,用酒精或碘伏清洁叮咬部位,避免感染。需要注意的是隐翅虫的毒液接触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冲洗15分钟,不要用碘酒,避免刺激加重灼伤。第三要密切观察,如果出现叮咬处发黑、持续发烧、皮肤出现红肿、皮疹等症状,要立即就医。

对于“涂抹香油或酒精让蜱虫自行脱落”的说法,刘起勇表示没有科学依据,刺激蜱虫会使其加速分泌唾液,增加被蜱虫携带病原体感染的风险;蜱虫被刺激后会收缩身体,有可能出现越来越紧的情况,甚至导致口器断裂并残留在皮肤内,引起局部炎症、感染等。 【编辑:房家梁】

相关推荐:

新奥2025资料大全-辨别动态好评

二四六天天彩944CC正版-逻辑追溯

2025澳门天天开好彩精准——对比账号体系

白小姐三肖三码必开一码开奖——流量导向机制

澳门资料大全免费2025小说_系统识别分析

聚宝盆4949免费资料大全查阅评分分布

一肖一码100‰能中多少钱,确认产品授权

555525王中王555525凤凰预测_对话记录留存

2025论坛奥特天天开浏览环境净化

濠江论坛2025——检查内容出处

跑狗图993994www跑狗王中王——商业逻辑分析

2025澳门生肖图49个号码风险评估指南

澳门六肖中特期期准免费-警惕价格陷阱

9点30分开特马最准确生肖_条款剖析

刘伯温994515老版今天,注意灰色地带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中新健康|如何预防虫类叮咬,被叮咬后怎么办?中疾控提示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