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李相烨:以往每生产1吨氨就会排放2.4吨二氧化碳 “绿氨”技术能帮助减排

高山流水

专题:2025第十六届夏季达沃斯论坛

新浪财经 蒋露瑶/发自天津

2025年新领军者年会于6月24-26日在天津举办,本届新领军者年会主题为“新时代企业家精神”。论坛期间,新浪财经对话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韩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资深教授李相烨(Lee Sang-Yup)。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李相烨:以往每生产1吨氨就会排放2.4吨二氧化碳 “绿氨”技术能帮助减排

李相烨在“全球前十的新兴科技”主题对话中着重提到了“绿氨”技术,这是一种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生产的氨气,也被认为是一种环保的能源解决方案。

李相烨表示,人类和动物每天都需要食物,最初我们只是让植物自然生长并采集,后来发展出了农业。但如果没有化肥,我们绝不可能获得如今的粮食产量——估计产量会减半。这些化肥从何而来?主要来自人工合成的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现成的氨,只有空气中的氮气。通常需要细菌将氮气固化为氨,但这限制了作物产量。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李相烨:以往每生产1吨氨就会排放2.4吨二氧化碳 “绿氨”技术能帮助减排

正因如此,哈伯-博施法合成氨的工艺应运而生。这种化学方法能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将氮气转化为氨(又称“棕氨”),但能耗极高且产生大量碳排放——每生产1公吨氨就会排放2.4公吨温室气体,严重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当前全球科研界正在探索更环保的合成氨方法。

李相烨进一步介绍“绿氨”的制备方法——一种方案是利用可再生能源,通过钒等金属催化剂实现氮气到氨的转化。虽然目前效率还不及哈伯-博施法,但已取得显著进展。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显示,与棕氨相比,绿氨生产成本一般更高。不过,由于可再生能源价格下降等原因,该成本也正逐渐降低。另一种方案是借助微生物固氮作用。“我们团队通过量子点技术,利用太阳光激发电子传递,显著提升了微生物的固氮效率。尽管这些新技术尚未达到哈伯-博施法的水平,但它们代表着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方向。”

李相烨表示,目前,全球至少有4家初创企业正在推进绿色合成氨的商业化进程。氨不仅是化肥原料,还可作为海运燃料,市场需求持续扩大。虽然规模化应用仍需时日,但科研人员正在全力提升工艺效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看到这些“绿氨”技术的区域性应用。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推荐:

澳门一码100%准确_警惕模糊条款

澳门传真澳门正版传真内部资料-促销背后逻辑

香港十澳门十资料大全_不受话题引导

管家婆白小姐三肖三肖_入驻流程说明

2025澳门天天彩免费资料大全_识别异常话术

澳门今晚一码特中_理解优惠周期设计

小鱼儿澳门免费资料查询网站——服务流程讲解

香港477777777开奖结果_查看交易历史

今晚开什么特马号-推荐机制说明

新澳门综合走势图开奖号码目标规划说明

熬门一肖一码100%准确_核验服务资质

新澳精选免費提供网址大全构建解釋,盈亏分析机制

澳门凤凰网彩开奖记录_识破理财陷阱

新澳门现场开奖直播视,慎选服务套餐

白小姐精准一肖一码最准,关注客服工号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李相烨:以往每生产1吨氨就会排放2.4吨二氧化碳 “绿氨”技术能帮助减排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