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领衔首次合成新核素镤-210

高山流水

北京6月5日电 (记者 孙自法)合成与研究新核素是原子核物理研究的前沿热点,对于探索原子核的存在极限、揭示新物理现象、深化对物质结构的理解具有重大意义,备受学界关注。

记者6月5日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近代物理所)获悉,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的加速器装置,该所甘再国研究员团队领衔中外合作者首次合成新核素镤-210,该核素是目前已知的最缺中子的镤同位素。

这项新核素合成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相关成果论文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发表。

论文通讯作者甘再国研究员介绍说,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量子多体系统,不同数量的质子和中子构成了不同的核素。自然界中存在约288种稳定核素,它们分布在核素图中狭长的稳定线附近。然而,当原子核远离稳定线时,其稳定性降低,会表现出α衰变、β衰变、自发裂变等衰变特性。理论预测可能存在约7000种核素,但目前仅有3300多种被实验合成并观测到。

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副研究员张明明指出,在极端缺中子的锕系核区,新核素的产生概率极低,约亿亿次的轰击才能产生一个目标核素。而且,新核素的寿命通常极短,可至毫秒乃至微秒量级,这对实验合成研究带来巨大的挑战。

在本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利用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提供的钙-40束流轰击镥-175靶,通过熔合蒸发反应,在新一代充气反冲核谱仪上成功合成新核素镤-210,并测量出该核素的α衰变能量和半衰期。结合已有实验数据,研究团队还拓展重核区质子滴线附近核素α衰变性质的系统性,并检验了理论模型对远离稳定线原子核性质的预言。

论文另一位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马龙研究员表示,尽管新核素镤-210的合成截面仅约7皮巴(1皮巴=10的-36次方平方厘米),但得益于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提供的高品质束流,研究团队此次成功观测到23个镤-210事件。这也验证了该装置在极低反应截面条件下合成与探测目标核的能力,为中国的新元素合成研究积累了经验。

据了解,新核素镤-210的合成及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山东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同济大学、兰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英国约克大学等研究人员合作完成。(完)

相关推荐:

澳门一码100%准确_警惕模糊条款

2025年新奥历史开奖结果_实地调查数据

2025澳门特马今晚开奖一,了解政策背景

新门开奖新澳门2025心兰六肖分享图,诚信体系说明

新澳澳门码资料更新最快的_流程操作讲解

澳门六开彩天天免费查询机制讲解

新门内资料精准大全的内容,不信未验证消息

王中王493333中特一个小点击进入官网_社会调查

2025年12生肖49澳门明辨试用门槛

澳门三期内必中三中三心理拆解

新澳正版资料2025,识别数据篡改可能

三肖六码——强化消费意识

白小姐资料大全+正版资料白小马_不受口碑诱导

7777788888管家婆老家——实证报告

2025新澳天天开奖资料大全下载——平台透明度分析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中国科学家领衔首次合成新核素镤-210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