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购买保险时,除了关注保障功能,保险的收益性也是很多人关心的重点。那么,该从哪些方面来评估保险的收益性呢?
首先是预定利率。预定利率是保险公司在产品定价时,根据公司对未来资金运用收益率的预测而为保单假设的每年收益率。一般来说,预定利率越高,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保险产品的收益就可能越高。例如,两款年金险产品,一款预定利率为 3%,另一款为 3.5%,在相同的保费、缴费期限和领取规则下,预定利率 3.5%的产品后期能获得的收益通常会更多。不过,预定利率并不等同于实际收益率,实际收益率还会受到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情况、运营成本等因素的影响。

现金价值也是评估保险收益性的重要指标。现金价值是指带有储蓄性质的人身保险单所具有的价值。在保险期限较长的人寿保险中,由于采用均衡保费的缴费方式,投保人早期缴纳的保费高于其当期的死亡成本,这部分多缴的保费连同其产生的利息,每年滚存累积起来,就是保单的现金价值。当投保人退保时,保险公司会按照现金价值退还保费。通过查看不同年份的现金价值表,可以了解保险产品在不同阶段的价值情况,进而判断其收益性。比如,某款终身寿险,在投保后的前几年现金价值增长较慢,可能要到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后,现金价值才会超过已交保费,之后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增长。
分红和万能账户的结算利率也不容忽视。分红险会根据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向投保人分配红利,但红利是不保证的,可能多也可能少,甚至可能为零。万能账户则有一个保证利率,在此基础上,保险公司会根据实际投资情况进行结算,公布结算利率。一般来说,结算利率会在一定时期内波动,但只要不低于保证利率,就可以保证资金的基本收益。以下是分红险和万能险的简单对比:
险种类型 收益特点 风险程度 分红险 红利不保证,与保险公司经营状况相关 相对较低 万能险 有保证利率,结算利率波动 适中此外,还需要考虑保险产品的缴费期限和领取方式。不同的缴费期限和领取方式会对最终的收益产生影响。例如,趸交(一次性缴费)和期交(分多年缴费)在相同的保险产品中,最终的收益情况可能不同;领取方式是一次性领取还是分期领取,也会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实际收益。
本文由 AI 算法生成,仅作参考,不涉投资建议,使用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