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险市场中,“返本”型保险产品常常吸引消费者的目光。这类产品承诺在一定期限后返还保费,看似既提供了保障,又能让资金“安全回归”,那么它们真的值得购买吗?
“返本”型保险通常结合了保障和储蓄功能。一方面,它能在保险期间为被保险人提供如身故、重疾等方面的保障;另一方面,若保险期满被保险人仍然生存,保险公司会返还所交保费。以常见的返还型重疾险为例,假设一位30岁的男性购买了一份保额为50万、保障期限为30年的返还型重疾险,每年缴纳保费1万元。若30年内未发生重疾理赔,保险期满后,他将拿回30万元保费。

与消费型保险相比,“返本”型保险的优势在于给消费者一种“不花钱买保险”的心理安慰。消费者会觉得,即使没有发生保险事故,所交的钱最终还是会回到自己手中。然而,这种优势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返本”型保险的保费通常比消费型保险高出很多。同样保障额度和期限的情况下,消费型重疾险可能每年只需缴纳3000 - 5000元保费。这意味着消费者为了“返本”功能,需要额外支付较多的费用。
其次,从收益角度来看,“返本”型保险的资金返还往往是在较长时间之后,而且返还的金额通常只是所交保费,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在几十年的时间里,货币的实际价值会大幅下降,返还的保费可能远不如当初缴纳时那么值钱。
为了更直观地比较,我们来看下面的表格:
保险类型 保费(每年) 保障期限 期满返还 保障范围 “返本”型重疾险 10000元 30年 所交保费 身故、重疾等 消费型重疾险 3000 - 5000元 30年 无 身故、重疾等对于经济实力较强、希望在获得保障的同时有一定资金返还的消费者来说,“返本”型保险可以作为一种选择。但如果预算有限,更注重高性价比的保障,消费型保险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消费者在购买保险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综合考虑保险产品的保障范围、保费、返还条件等因素,而不是仅仅被“返本”这一概念所吸引。
本文由AI算法生成,仅作参考,不涉投资建议,使用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