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叶叠着秋阳,又一年重阳在时光里悄然驻足。
明亚 “千人一愿” 助老志愿项目的伙伴们,正用脚步把爱心踩进日常,用双手将温暖递到长者掌心――6个月,近200名志愿者、超7000个小时的付出,让细碎的善意聚成微光,照亮了长者的岁月,也温暖了这座城。
养老院义剪:
银发梳尽褶皱,剪出体面尊严
清晨五点半,义剪分队的成员已整理好工具包准备出发。这支队伍每周穿梭于二十多家养老院,其中大多位置偏远,单程公共交通就要一个半小时以上,他们常常清晨五六点出发,只为赶上早上八点半的理发服务。





每次义剪,养老院的活动室都格外热闹。老人们翘首以盼,理发点前总排着长队。志愿者们娴熟的手艺下,藏着对老人需求的深刻理解。
从“想剪个时髦发型”到“推利落就行”,无论哪个要求,志愿者们都格外认真。因为他们知道,剪去的是银发,梳理出的是每一位老人被悉心照料的体面。
老人一声真诚的“谢谢”,或悄悄塞过来的一颗糖,便是对志愿者们最好的回馈。
陪伴长者游园:
携手踏遍四季,共赴人间生趣
从初春到深秋,我们陪伴行动不便的老人们从桃红柳绿,看到层林尽染,游览了北京的十多处公园、博物馆。
针对残疾长者的特殊需求,团队精心规划无障碍路线,确保每个细节都安全周到。活动中,志愿者不仅是引导者,更是倾听者,用生动的语言为视障长者描述美景,耐心协助行动不便的老人参与互动。



对于长者来说,游园的意义在于与社会重新连接。
出游前,一些老人会悉心打扮,当志愿者推着他们欣赏美景时,她们也主动要求拍照,志愿者夸他们比花都美,他们笑得比蜜还甜。这样的感动,让我们更加坚信,哪怕只是半日陪伴,也能为老人们平淡的生活注入鲜活。
陪伴孤独老人:
倾听时光絮语,熨帖岁月焦虑
在养老院的角落里,有些长者不怎么说话。志愿者们便经常来陪他们聊天、读报,或是慢慢走在走廊里,听他们讲“过去的事”。
一位90岁的阿尔兹海默症爷爷,就是志愿者们放心不下的牵挂。
他的房间整洁得近乎执拗:衣物叠得方方正正,衣角没有一丝褶皱;桌面擦得锃亮,水杯永远摆在固定的位置;唯一的旧皮箱立在角落,装着他对过往的全部念想。可一到晚上,这份 “体面” 就会被不安打破――他会在走廊里反复转圈,踮着脚够衣柜顶层的空处,像是在找什么,又像是怕丢了什么。
志愿者知道,这是爷爷从家搬到养老院后,心底的安全感在 “闹小脾气”。

每次来养老院,他们都会特意陪爷爷多坐会儿,跟他聊家常,爷爷要起身收拾时,就陪着一起整理。“爷爷体面了一辈子,不能让他感到孤零零的。我们能做的不多,就是让他知道有人在关心他,就算记不清了,也能被这个世界温柔地接住。”
有时志愿者会给老人们唱老歌,当那些熟悉的旋律响起,老人们眼里突然就亮了――那束光,比任何回报都珍贵。
从 “付出” 到 “收获”:
在持续的服务里,读懂生命的重量
从四月到重阳,志愿者们在服务里慢慢明白:助老从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双向的“滋养”。
听九旬老兵讲抗战时的枪林弹雨,才懂和平是多么珍贵;翻退休教师珍藏的泛黄教案,才见教育者跨越时光的初心;每次告别时,接住老人们不舍的眼神,才明白“被需要”的价值。

愿每一次服务都能聚成支持养老公益的微光,让关爱不止在重阳,更在那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陪伴里。
就像明亚“千人一愿”的伙伴们始终相信的:小小的事,认真地做,踏踏实实付出,真心实意热爱――这就是我们对岁月最好的致敬,对生命最暖的守护。
【免责声明】【广告】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