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三北”工程助农牧民端上“生态饭碗”

高山流水

西宁11月4日电 (李江宁)“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青海省重点治理区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田剑4日向媒体表示。

当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林草专场,介绍了“十四五”以来该省在国土绿化及“三北”工程建设方面的成效。

1978年,“三北”工程正式启动。工程实施40多年来,相继完成了一期至五期建设任务。2021年—2030年是“三北”六期工程建设期,是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关键期。

田剑介绍,青海省建立了省级协调机制,并在全国率先出台“一意见两方案”,科学谋划了“2+1+12+N”防沙治沙总体布局。同时,通过与中国林科院等单位战略合作,与甘肃、新疆签署联防联治协议,构建起科技支撑与区域协同的治沙新格局。

青海省林草局总经济师殷光晶介绍,青海在“三北”工程建设中,已构建起从工程实施到后期管护的全链条增收机制,确保民众持续受益,“今年在三江源、柴达木盆地等重点区域实施的生态项目中,已吸纳近4万名农牧民参与,发放劳务报酬逾3亿元。有效解决了部分乡村劳动力闲置问题,让民众通过务工获得稳定收入。”

在柴达木、共和盆地等沙区,林草部门着力推动生态治理与特色产业的深度融合,规模化种植的沙棘、枸杞、肉苁蓉等经济作物正形成富民产业。民众通过参与种植、土地流转、加入合作社等多种形式,实现了从单纯参与造林到分享产业红利的转变。

为确保生态成果与民众收益的可持续性,青海还着力完善后期管护体系。工程建成后,优先聘用当地民众担任生态护林员、草管员,并提供稳定岗位。

此外,通过政策引导扶持本地专业合作社发展,鼓励其承接工程的后期种苗供应、技术服务工作,推动参与民众从季节性的“植树工”向稳定的“管护员”和“经营者”转型,从而端上长久的“生态饭碗”。(完)

相关推荐:

澳门三肖三码精准100%的背景和意义,存货逻辑识别

港澳台600图库,运营范围验证

2025天天开好彩大全正版——把握信息对称

2025新奥最新资料大全,2025新澳对比平台对赌条款

澳门灵蛇网站_操作流程再现

2025澳门今晚必开一肖社媒生态分析

澳门走势图怎么看最准确_互动机制说明

2025澳门挂牌正版挂牌网址是什么甄别优惠套路

2025澳门天天彩免费资料大全_识别异常话术

2025新澳门正版兔-关注平台保障

新澳长期免费提供比对服务费用

2025新奥金元宝网——识别虚构口碑

新澳最精最准正版免费结,解构邀请返现

2025新澳门资料大全,正版资料查询-信息重复性分析

马会传真论坛132688соm查询官网_辨别非法代投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青海“三北”工程助农牧民端上“生态饭碗”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