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中,回撤率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指标。很多投资者认为,银行理财产品的回撤率越低越好,事实真的如此吗?
回撤率指的是在某一段时期内产品净值从最高点开始回落到最低点的幅度,简单来说,就是投资者可能面临的最大亏损。例如,一款理财产品的净值从1元涨到1.2元后,又跌回到1.1元,那么它的回撤率就是(1.2 - 1.1)÷1.2≅8.33%。

从风险偏好的角度来看,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回撤率低的银行理财产品确实更具吸引力。这类投资者通常更注重资金的安全性,希望在投资过程中尽量减少资产的波动。比如一些老年投资者,他们的投资目标主要是保值,不希望自己的本金遭受较大损失。低回撤率的产品能让他们在市场波动时,心里更加踏实,不用过于担心资产大幅缩水。
然而,回撤率并非越低就一定越好。在投资领域,风险和收益往往是成正比的。一般情况下,回撤率较低的银行理财产品,其预期收益也相对较低。这类产品通常投资于较为稳健的资产,如国债、银行定期存款等。相反,一些回撤率较高的理财产品,可能投资于股票、基金等高风险资产,虽然在市场波动时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回撤,但在市场行情较好时,也有可能获得较高的收益。
为了更直观地说明这一点,我们来看一个对比表格:
产品类型 回撤率 预期年化收益率 投资资产 稳健型理财产品 1% - 3% 2% - 4% 国债、银行定期存款等 激进型理财产品 10% - 30% 6% - 15% 股票、股票型基金等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稳健型理财产品回撤率低,但预期年化收益率也不高;而激进型理财产品回撤率高,但预期年化收益率相对较高。
对于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且投资期限较长的投资者来说,如果过于追求低回撤率,可能会错过一些获得更高收益的机会。他们可以适当配置一些回撤率较高的理财产品,通过长期投资来平滑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
在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时,不能仅仅依据回撤率来判断产品的优劣。投资者需要综合考虑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和投资期限等因素,合理配置不同回撤率的理财产品,以达到资产的稳健增值。